49.2%受訪者認為睡眠質量差是因為工作學習壓力大

近日,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了《2017年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睡眠質量直接決定著人們工作學習的狀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睡眠淺(45.8%)、早晨醒來過早(28.5%)和難以入睡(28.1%)是最困擾受訪者的三種睡眠問題,49.2%的受訪者認為睡眠質量差是因為工作學習壓力大,44.5%的受訪者希望通過加強鍛煉改善睡眠質量。

受訪者中,00后占0.6%,90后占17.0%,80后占54.5%,70后占20.3%,60后占1.4%。

37.1%受訪者平均每天睡7小時

本次調查中,8.1%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睡眠質量非常好,45.3%的受訪者覺得比較好,30.3%的受訪者覺得一般,15.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睡眠質量較差,1.4%的受訪者覺得非常差。

“30歲之后,明顯覺得睡眠質量不如從前了?!?986年出生的蔡嚴崇(化名)在北京做公務員,最近他覺得入睡越來越困難,“總是在床上躺一個多小時才能睡著”。

在北京某廣告公司工作的李樊婕說,自己的作息時間非常不規律?!懊ζ饋?,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等工作告一段落,又可能在家里睡一整天”。

“每天凌晨一點睡覺是常態?!睆V州某高校大三學生陳文澤(化名)表示,大學期間自己的睡覺時間“不斷延后”?!耙郧?3點就準備休息了,現在即使到了零點,也覺得‘還早’”。

調查顯示,41.3%的受訪者在22點到23點之間睡覺,在21點至22點和23點至24點之間睡覺的分別占23.1%和23.2%。也有3.9%的受訪者在21點之前睡覺,8.5%的受訪者24點后才會休息。

“晚上睡得晚,早上還要照常上班?!弊罱咭恢崩_著蔡嚴崇,他的睡眠時間也因此少了兩個小時。

“晚睡大多時候也是出于無奈?!标愇臐杀硎?,每學期初,自己都會定下“早睡早起”的目標,“但隨著課程的加緊,事情越來越多,往往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

數據表明,83.1%的受訪者每天睡眠時間在68小時之間,其中6小時、7小時和8小時的分別占22.7%、37.1%和23.3%。還有3.3%的受訪者每天睡眠時間為9小時或更多,4.8%的受訪者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

睡眠淺、早晨醒來過早和難以入睡是最困擾受訪者的睡眠問題

“我已經很久沒有深睡過了?!眮碜院毕商沂械年悵崕讉€月前剛生了寶寶,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她每晚都要醒來三四次,檢查孩子是否需要喂奶或更換尿布?!吧杂袆屿o,我立馬就會醒過來”。

“舍友常常被我的鼾聲吵醒?!标愇臐蓜t被打鼾困擾,“不管是出于自身健康考慮,還是為了減少對別人的影響,都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醒得越來越早?!奔易”本┑?0后趙越泉表示,很羨慕那些能睡“大頭覺”的年輕人?!霸缟?點會準時醒,哪怕依然很累,卻很難再睡著了”。

調查中,睡眠淺(45.8%)、早晨醒來過早(28.5%)和難以入睡(28.1%)是最困擾受訪者的三種睡眠問題。其他睡眠問題依次是:半夜易醒(24.3%)、失眠(23.7%)、嗜睡(16.8%)、打鼾(15.8%)、猝睡癥(6.3%)、磨牙(5.5%)和夢游(5.0%)等。
“工作太忙,就會睡不踏實?!崩罘继寡?,睡眠質量不佳的原因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叭绻诙煊泻苤匾陌才?,前一天便往往睡不踏實”。

陳文澤則表示,平時缺乏鍛煉也是影響睡眠質量的一大原因?!霸谵k公室或教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即使到了假期,也常常宅在屋子里不愿出門”。

造成睡眠質量不佳的原因有很多。調查中,49.2%的受訪者將原因歸結為工作學習壓力大,43.7%的受訪者是因為作息時間不規律。其他原因還有:生活中遭遇了不愉快的事(37.4%)、平時缺乏運動鍛煉(32.4%)、年齡增長(25.4%)、周圍環境太吵鬧(23.1%)、睡前暴飲暴食(13.8%)和高血壓等疾病帶來的影響(5.3%)。

睡覺前,人們通常有哪些習慣?調查顯示,52.8%的受訪者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34.9%的受訪者會在睡前看電影、電視劇或綜藝節目,32.5%的受訪者喜歡聽音樂,27.0%的受訪者習慣在睡前和別人聊天,23.3%的受訪者常在睡前思考問題,23.1的受訪者有睡前讀書的習慣,還有18.0%和12.7%的受訪者分別會在睡前聽廣播和吃東西。

蔡嚴崇睡前,會用手機播放一些輕音樂,他認為這樣“更有利于睡眠”。

趙越泉的床頭常年擺著一本《紅樓夢》,“躺在床上,隨便翻看幾頁,心很快就會靜下來”。

47.8%受訪者會在白天犯困

“連續熬夜之后,臉上會不停地‘爆痘’?!崩罘颊f,“這還只是表面上的問題,熬夜對身體內在的傷害是更嚴重的”。

陳潔則表示,睡眠差讓自己的情緒也變得不穩定?!俺3X得焦慮不安,也比以前更愛發脾氣了”。

而在陳文澤看來,睡眠不好最大的影響是降低學習效率?!氨热绾茈y集中注意力,上課經常不自覺地‘開小差’?!痹浻幸淮蝹鋺鹂荚?,陳文澤連續一周每天只睡4個小時,“即使醒著,腦子也完全轉不動了”。

長期睡眠不佳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影響。本次調查中,47.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在白天犯困。其他影響還包括:思維遲鈍(46.0%)、心情較差且暴躁易怒(39.9%)、創意靈感匱乏(31.9%)、免疫力降低(30.6%)和工作學習效率降低(25.0%)等。
45.5%的受訪者會因睡眠不佳而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

要改善睡眠質量,陳文澤希望自己能回歸健康的作息,“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

趙越泉最近則在加緊鍛煉身體,他表示,白天多做些運動,既能出汗排毒,又能讓“晚上睡得更香”。

要改善睡眠質量,53.3%的受訪者認為要保證睡眠時間,44.5%的受訪者建議平時加強身體鍛煉,43.3%的受訪者建議按時入睡,42.3%的受訪者建議保持好心情。其他建議還有:睡前洗個熱水澡(38.7%),更換更舒適的床上用品(30.0%),睡前不再考慮工作學習的事(27.2%)和適當服用安眠藥物助眠(3.4%)等。

“希望每個人都能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不要透支身體?!崩罘颊f,“休息好,才能工作好?!?/p>

繼續閱讀

94.7%的受訪青年有過壓力自我復制的情況

如今 ,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的節奏也不斷加快。很多人表示,壓力如泰山,揮之不去,只會越來越重。

另外,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14歲~35歲年輕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7%的受訪青年有過壓力自我復制的情況。52.3%的受訪青年認為強行壓制焦慮致使壓力疊加導致了“壓力自我復制”。打破壓力自我復制,61.2%的受訪青年建議制定合理目標,不苛求完美。

可見,壓力在年輕人身上隨處可見,壓力得不到排解還會導致心理疾病,因此要引起重視。那么壓力大應該如何緩解?

睡覺之前關上所有電子產品

睡覺之前你要理清你的思緒。這可能是所有這些方法里最難做到的。充足的睡眠(一般是7-8個小時)可以使你從壓力中解脫出來。而要想獲得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關掉電視,電腦和手機吧。

學會自我調適

緊張以及充滿壓力的工作很容易讓人滋生孤立的無助感。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的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寧靜。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白領應學會自我調試,及時放松自己。如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下班后泡泡熱水澡,與家人、朋友聊天;雙休日出游;還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宣泄自己壓抑的情緒等等。

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如邊工作邊聽音樂;與同事聊聊天、談談笑話;在辦公室里來回走走,伸伸腰;打開窗戶,臨窗遠眺,做做深呼吸等等。同時在復雜緊張的工作中,應保持心理的平衡與寧靜,俗話說“心定自然涼”。這就要求白領應養成開朗、樂觀、大度等良好的性格,為人處事應該穩健,要有寬容、接納、超脫的心胸。

壓抑感情的宣泄

刻意回避煩惱反而會讓人焦慮不安,壓制情緒會讓壓力內生化,從而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乇懿⒉皇亲罴巡呗?,越是回避,事情就會變得越糟糕。對造成壓力的事件采用積極的方法應對,就能增強對它的掌控能力。

吃對食物

焦慮會讓我們的身體亂作一團:胃口也會跟著改變。為了給身體提供所需的支持,應該選擇富含維生素B和Ω-3等營養元素的食物,并配以健康的全谷物碳水化合物。研究證實維生素B與良好的精神狀態有關,而Ω-3可以減少抑郁癥和焦慮癥。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調節體內五羥色胺——一種讓我們“感覺良好”,并保持心態平和的神經遞質——的水平。

不過要注意,吃含糖量較高和加工的食品會加重焦慮癥狀。

繼續閱讀

74%的成年美國人計劃在明年購買健康或健身設備 智能手表受熱捧

OFweek醫療網訊 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74%的成年人計劃在明年購買健康或健身設備。這些有購買意向的人中35%想要購買智能手表。該結果是消費技術協會(CTA,其前身是消費電子協會)通過對1001個美國成年人進行在線調查得出的,調查時間是今年8月20日到9月2日。

  緊隨智能手表之后,下一個最受歡迎的類別是健身相關app,30%的人表達了下載意愿。27%的人表示他們計劃購買一個專門健身追蹤設備,27%想要購買智能服裝,23%的人想購買睡眠追蹤設備。

  CTA高級市場研究總監史提夫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CTA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都清楚的表明健康和健身設備能讓消費者感到它們能幫助其更成功完成個人健康和健身目標并追蹤進展,同時他們的生活正在被這些設備改善。

  CTA將用戶最初購買原因不同的兩類人(用于健身監測還是用于健康監測)進行對比。他們發現出于健身原因購買設備的用戶主要想監測熱量消耗占比61%,其次是監測心率(52%)、步數監測(42%)、距離監測(34%)和血壓監測(23%)。然而,出于監測健康原因購買設備的用戶中,58%用于心率監測,其次才是熱量消耗監測(48)、血壓監測(47%)、步數監測(28%)和距離監測(21%)。

  接近半數的消費者(44%)表示是受家庭或朋友的影響才決定購買健康或健身設備。17%的人受在線建議的影響,11%是因為醫療專家的建議,還有4%的人是因為公司健康項目的影響。

  CTA還發布了健康和健身設備銷售預測數據。該組織預測2015年健康與健身設備銷售額將達到18億美元,活動追蹤設備占比最大。與去年相比增長18%,預計2016年的增長率為10%。


繼續閱讀

三地調查顯示:輕生者中青年群體和學生占比高

今年7月28日至10月29日,東莞3個月內發生3起燒炭自殺案,9人死亡。有多少人會在意:他們到底為何放棄生命?他們究竟為何在生命的長跑中提前沖線?

中山大學成建定教授等人,對2010~2013年東莞發生的所有自殺案件進行的法醫學分析,或許能展露冰山一角。4年間,東莞共計有1000人自殺身亡。導致他們自殺的原因,首當其沖的是工作壓力,其次是感情問題,還可以歸因于自身疾病、家庭糾紛、厭世、經濟壓力、精神心理障礙、孤獨、學業壓力等等。

而來自深圳、佛山兩地的專家、學者調查顯示,大學生乃至中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殺意念甚至自殺嘗試,盡早識別學生自殺風險意義重大。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是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狈▏藚蝿P特的話無疑是個警醒。

11月18日凌晨,29歲的陜西人武雯雯在東莞鳳崗鎮的一家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宿舍6樓墜樓,留下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工作都做不好,沒意義了?!眱H僅因為工作失誤被批評,需承擔工廠損失,她放棄了整個世界。

曾任中山大學法醫鑒定中心主任的成建定和他的學生張凱、曲旭東等人,不久前對東莞2010年至2013年的所有自殺案例進行了法醫學分析,4年間1000人自殺身亡,數字驚人。

凌晨零時

最多人輕生

10月29日,29歲的陳自紅被發現已和兩名網上相約的男女,在東莞厚街一家酒店燒炭自殺。兩年前和妻子離婚后,他舍不得妻子,也舍不得孩子,他的世界就再也容不下別人。

時光依然流逝,生活還得繼續。他們冰冷的軀體化作塵土。最終,他們成了法醫報告上的一個數字。這樣的數字,在中山大學教授成建定的手上有無數個。他認為,從法律上講,自殺是個人行為,對其他人和社會不會構成直接危害,但從全社會來看,自殺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對自殺進行干預,是重要的課題。

分析報告指出,東莞這1000例自殺案件經過了尸體檢驗、現場勘驗、調查走訪,排除了他殺、意外、疾病等情況,全部確認為自殺。研究人員表示,自殺高峰是深夜零時,這是舊的一天結束、新的一天開始;自殺最少時刻為凌晨2時。

此外,自殺高峰月份為3~6月,其中5月份例數最多,有105例;自殺低谷月份為11月至次年2月,其中11月份例數最少,為45例。研究人員認為,春節之后,人們很快找到新工作卻難以適應,使得他們容易出現悲觀、無助等情緒。

令人疑惑的是,其中的922例自殺者中,選擇了月圓以及前后(每月農歷十五前后)兩天共計5天內,自殺的有187例,占了4年總數的20.3%。

研究人員將922名自殺者在這4年內每年12次月圓前后的分布情況進行了仔細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此前國外有研究認為,月球的引力能像引起潮汐那樣對人體中的液體發生作用,引起“生物潮”,可能會使人易于激動和興奮。

30~40歲壓力大

容易心理崩潰

2011年5月14日,44歲的女工彭水銀在東莞塘廈鎮的一棟工廠宿舍5樓跳下身亡。這家工廠的業務之一是為國際奢侈品牌手袋代工。

而導致她自殺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口臭帶來的自卑,同事還謠傳她有乙肝。她的四弟彭澤志認為,同事的歧視、冷漠以及工廠對底層員工的忽視,是她跳樓的最大原因。

研究人員經過分析指出,30、40歲年齡段的人承擔的家庭負擔最重、責任最大、社會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其婚姻、家庭中的一些矛盾最容易激化,最容易導致婚姻、家庭破裂,故而容易心理崩潰,產生自殺念頭。

而對于20歲左右的年輕自殺者,研究人員認為他們離開學校、父母,剛剛或準備步入社會,人際交往不斷擴大,處于擇業、創業、戀愛的關鍵時期,太多變數,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是最大的。

此外,1000例自殺者中,燒炭中毒者有57例,42人均在35歲以下,都是內地人,較年輕;而另外15例,年齡都在35歲以上,自殺者均為香港、臺灣人。這或許會令人驚訝。

無論來自何方,無論生前是貧窮或富有、健康或疾病、喧囂或寂靜,最終他們都在東莞選擇放棄世界,在人生的長跑中提前沖線。

佛山:近1/10受訪大學生產生過自殺意念

東莞流動工人的自殺報告令人震驚。但實際上,在文化層次較高的大學生中,自殺意念也不容忽視。

自殺行為可以分為自殺意念、自殺未遂和自殺死亡,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自殺意念是偶然體驗的自殺行為動機,但沒有采取或有實現此目的的外顯行為。

今年8月,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呂歡就對該校632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有效問卷達600份。這600人中,學習壓力大的學生自殺意念出現率顯著高于學習壓力不大的學生,曾經受過體罰或虐待的大學生出現自殺意念的概率也顯著高于沒有類似經驗的學生。

呂歡研究發現,佛山市大學生樣本近一年自殺意念發生率為9.9%。

他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大學生的自殺預防首先要做的是預防大學生產生自殺意念或將大學生的自殺意念消除。他建議,高校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當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及時獲得專業的幫助;還應建立心理危急網絡監控體系,達到早發現、早控制的效果。

深圳:35.9%受訪中學生產生過自殺意念

今年9月,來自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深圳市心理健康實驗室的周志堅等5名專家對深圳青少年學生自殺行為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

他們在深圳隨機抽取初、高中各兩所學校以及公立初中和高中各1所,對抽取學校的在校一、二年級238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深圳青少年學生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及自殺嘗試報告率分別為35.9%、2、1%和1.1%。這個比例對應的學生分別為839名、49名和26名,其中高中生自殺意念報告率高于初中生,女生高于男生。有自殺嘗試的學生受“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和“受懲罰”等方面影響明顯。

他們還發現,深圳青少年學生自殺計劃和自殺意念對自殺嘗試的影響作用占近80%,盡早識別青少年學生的自殺風險對于預防自殺意義重大。

他們認為,重點在于盡早篩查和識別青少年學生的自殺意念,盡可能發揮社會支持的正向效應作用。

不過,對于這個調查,周志堅等專家也表示,這些學校不能代表深圳全部中學生。此外,調查未涉及焦慮、抑郁等因素,它們往往與自殺行為緊密相關。

干預和拯救:生命可以挽回心理健康要從小抓起

很多人的自殺行為,常常是一時沖動,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拉一把,就能把他們從死神手中拉回來。

記者了解到,東莞警方近一年來拯救了至少超過100名意圖自殺者。今年4月,在東莞樟木頭一社區樓盤售樓處,一名女子因情感問題要跳樓,被勸下樓后該女子仍欲舉刀自殘,民警趙德超將其救下。

今年6月,樟木頭康樂街一女子因一時想不開,爬上公寓樓頂欲割脈、跳樓,接警員王甜甜在電話中用兩個小時勸說,民警最終將其救下。

在東莞834萬多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有近642萬,他們絕大多數是“東莞制造”流水線上的工人。對于他們和他們孩子可能面臨的心理危機,相關部門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等形式提供了心理咨詢和輔導。比如今年起推行的“‘青穗成長’青少年服務計劃”,就是為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建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

曾跟隨東莞警方參與拯救相約自殺者并進行干預的心理專家李華照表示,對青少年自殺的危機干預應成為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重點,心理健康要從小抓起。 來源:廣州日報


繼續閱讀

東莞社工:男同生存現狀 幾乎每個都有多名性伴侶

近年來,男同感染艾滋病例已呈現出了高速增長,在莞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中,男同感染者已從5年前的5 .71%上升到37 .08%,增長5 .5倍。

男男同性戀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昨日,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上,東莞市疾控中心艾防專家就表示,一個男同通常有10個以上性伴,性關系混亂以及特殊性交方式,是該群體艾滋高感染率的關鍵。近年來,男同感染艾滋病例已呈現出了高速增長,在莞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中,男同感染者已從5年前的5 .71%上升到37 .08%,增長5 .5倍。

隱匿在人們視線之外的男同群體,有著怎樣的生存狀態?曾在東莞市疾控中心從事艾滋病關懷服務的社工羅美麗,通過調查問卷、電話、網絡等方式,篩選出了38位男同艾滋病人進行深度訪談,并結合27位男同問卷調查,對干預個案進行了跟蹤分析。她發現,男同人群中,幾乎每個男同都有多個性伴,其中不少人迫于現實的壓力,與異性成婚,維持不冷不熱的關系;確認感染后,面臨被男友拋棄,甚至會做出自我放棄以及報復他人的行為。而在被迫告知家人感染事實后,甚至有人會被趕出家門,再也沒有回過家。

65名男同感染者21人已婚

與家人維持不冷不熱

羅美麗今年28歲,浙江人,2010年3月,她放棄了大學校長助理的美好前景,只身來到東莞,成為一名專業社工,被派駐到東莞市疾控中心,從事服務艾滋病關懷咨詢工作。2013年,因工作中優異的表現,羅美麗被評為了“中國最美社工”,今年她又被評為廣東優秀社工、東莞最美社工。

在市疾控中心工作3年,羅美麗接觸的艾滋病感染者不下50 0位,“其間,男同群體因其特異性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一直密切跟蹤留意男同確診艾滋病后的生存狀態?!?/span>

羅美麗長期跟蹤調查的65名男同感染者中,年齡在20- 50歲之間,其中20-30歲21人,30-40歲37人,40-50歲7人,男同艾滋病患者的年齡分布集中在青壯年。

這些男同文化程度不低,初中21人,高中或中專大專35人,大學本科9人。雖是男同,但他們有不少人已經結婚,或者曾經結過婚。調查顯示,21人已婚,3人離異,14人與同性同居,27人單身。羅美麗分析,男同未感染時,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常常會催促他們盡快找女朋友結婚生孩子,有人為了應付家人,就不得不找個女孩子結婚生育,維持不冷不熱的關系。

 

發現丈夫喜歡男人

她讓丈夫承諾不出軌

艾滋病感染者確診后,都面臨著需讓自己的性伴進行艾滋檢測這事,感染者一方面需要時間來接受自己感染這一事實,另一方面內心進行激烈地斗爭,考慮是否告訴自己的性伴以及讓性伴做檢測。

在38名訪談的男同患者中,已婚者有15人,多在30歲以上,且有孩子。其中9人的妻子知道丈夫感染艾滋;15個男同艾滋病患者仍維持著婚姻關系,7人仍與固定同性男友保持性伴關系。兩個妻子知道丈夫男同身份后,強制要求對方不準在外與同性發生性關系。有6人的父母知道兒子是男同,有4人在父母認可的情況下與男友同居。

陳先生就是其中一人,他在2012年3月被確診感染。一次女兒在他的舊手機上,發現了他與另一個男人的曖昧圖片和文字,妻子這才知道丈夫原來喜歡男人?!安⑶艺煞蛑斑€帶那個男人回家吃飯,后來還照顧那男人的小孩一年?!标惼薨l現自己被謊言騙得體無完膚,但最終仍然選擇接受,并讓丈夫作出承諾,以后不得聯系男同,好好守護這個家。

羅美麗說,在隨后的跟蹤中,陳先生表示自己喜歡同性沒有辦法改變,但是為了家庭,他沒有再出軌。

另一名感染者葉先生是2012年7月確診,已婚,有一固定性伴,曾與除固定性伴之外的人發生關系感染艾滋。其妻檢測未感染并表示愿與其共同面對,但葉先生則坦言,如果社會能承認男同婚姻,他實際上更想跟男友在一起。

感染后男友離去

他想要報復對方

在男同艾滋病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男同是未婚的,相對已婚男同,他們的壓力更大。羅美麗說,在男同圈中,性關系較為混亂,幾乎每個男同都有多個性伴,“該群體本身的流動性以及社會文化的排斥性導致男同較少會找到相匹配的另一半,所以男同確診感染后較難得到另一半的支持,沒有他人的支持,感染后常無法釋懷?!?/span>

男同阿超,是2012年5月確診感染。阿超長得眉清目秀,身邊很多比他差的都傍到了大款,阿超也想找個人依靠。有個已婚男人走進了他的生活,阿超很小心,每次堅持要戴安全套,就是這個較為敏感的做法讓對方起疑了,兩人最終不歡而散。而這之后,阿超覺得自己成了行尸走肉。

還有艾滋病男同在未確診感染之前對自己男同的身份并不自我認同,確診感染之后,知道自己感染的原因就是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加劇了他們對自己男同這個身份的厭惡感,進而產生對生活、對社會的不信任和消極情緒。男同小敏在2012年6月確認感染后,一直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對自己的身份怨恨。他認為,“自己有一個骯臟的充滿病毒的身體,落了這么一個生不如死,見不得光的下場,以后只想做一個孤獨的人了?!?/span>

而男同艾滋病患因為多個性伴的關系,自己感染,可能固定性伴并未感染,所以當固定性伴檢測未感染時,男同艾滋病患要面臨被男友拋棄的情況,一些男同難以承受,會做出自我放棄以及報復他人的行為。男同阿健是2012年11月確診感染,男友檢測后未感染,隨后便離開了。阿健很難受,有輕度自殺想法,在得知男友更換了聯系方式后,阿健因愛生恨,想要跟男友同歸于盡。在羅美麗介入后,他才放棄。

告知父母后被趕走

再也沒有回過家

羅美麗認為,男同艾滋病患者告知家人自己感染會有三種可能:一是家人逼婚,二是內心脆弱需要家人支持分擔感染后帶來的影響,三是擔心與家人相處會感染對方,內心無法釋懷。

而宣告“出柜”后,這些男同艾滋病患者很可能會面臨:家人無法接受男同和感染的事實,將其趕出家門,家人的不認可、打罵,甚至斷絕關系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情緒;而另一個可能是家人接受事實,但是對于共同生活仍有些芥蒂,比如吃飯家人要求用公筷,對于男同帶男朋友回家覺得不自在,親戚擔心小孩和男同艾滋病患者走得太近會變成男同等。

艾滋病患者在確診后會對周邊人的行為過分關注,更可能到了敏感的地步,男同艾滋病患者因為男同身份被更多人排斥,其更為敏銳地感受到家人的眼光,小動作,這一切讓他較難與家人相處。

受訪者阿華,20 12年3月確診感染,他擔心家人被傳染,提出搬出家單獨居住。他是東莞人,且為家中長子,對于他的做法,家人很奇怪,逼問其原因,阿華只能坦白自己感染艾滋,并坦白自己是男同。父親將他罵出家門,從此阿華再沒回過家。2013年12月開始,阿華的母親偷偷去看望兒子和他男友,但每次父親發現后都是一頓罵,阿華很苦惱,但至少不會感染家人,這也讓他放心。

告訴所有朋友后自殺

妖魔化標簽難以承受

羅美麗接觸的男同艾滋病患者,起初確診感染后都表示出對自己男同身份的自責與后悔,隨之采取一切方式來封閉自己。內斂型的男同感染者會默默承受自己內心的煎熬,放棄原先的朋友圈、興趣愛好,甚至放棄工作,關閉手機,斷絕聯系。外顯型的男同感染者會通過眾所周知的方式來放棄自己,比如群發短信告訴所有認識自己的人,自己是感染者,是男同,然后選擇自殺,逃避事實。

因此,羅美麗也認為,如果有相同病患的人支持,對他們而言是最有幫助的,能讓他們很快調整好狀態,適應感染后的生活。

羅美麗還發現,相對于其他類別的艾滋病患者,比如女性艾滋感染者等,男同感染者因其感染途徑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男同的身份,讓他們的處境顯得更加艱難。

而且,男同的性方式讓患者更容易感染上性病,而現有的醫療衛生系統相互推諉的情況,以及個別醫護人員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讓男同患者承擔更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除此之外,男同這個作為現行社會尚未認可的群體,妖魔化的標簽,和艾滋病被視為“臟病”、“不道德”,這樣的大環境讓男同感染者更難承受 來源:南方都市報

 

繼續閱讀